在電阻的缺貨因素中,電阻原廠將業(yè)務重心轉向汽車是一個主要原因。業(yè)界估計,今年四大電阻巨頭持續(xù)將產能轉向車用,是導致電阻產能緊張的"罪魁禍首"。
目前全球電阻月產能約3600億顆,2017年KOA、Vishay、Rohm、Panasonic等四家外商月產能合計約900億顆,2018年其轉往車用的產能比重約40%,相當于可挹注一般消費型的產能減少360億顆,相當全球產能十分之一。
"相比其他應用領域,來自新能源汽車的營收,占電阻總營收的比例會越來越多。"第一電阻電容器股份有限公司(Firstohm)營銷經理傅世強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剛進入成長期,2017年全球出貨量還不到100萬臺,所以目前新能源汽車還占不到我司營收5%,但由于新能源汽車每年復合成長率高達35.8%,預計在2020年其可占我司營收10-15%,因此這兩年來,我們都在積極推廣柱狀貼片電阻(MELF Resistor)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
深圳市金碩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碩微")總經理馬應烽告訴記者:"車用需求從去年開始體現,趨勢在慢慢形成,但目前汽車市場還未到井噴之時,主要的應用仍在導航儀上面。作為獨立分銷商,我們在消費類客戶的比例超過70%,汽車僅占了公司業(yè)務的2%。新能源汽車絕對是個潛力市場,我們也建立了專門的技術支持團隊,為新能源汽車特殊的'定制化'需求做準備。"
從應用的具體位置來看,車用儀表、電池系統、導航儀、電動椅、門框等都離不開電容電阻。其中,電阻在導航儀、儀表盤和汽車大燈上的應用已廣為普及,而用量最大的部分主要體現在"三電"系統--電機、電控、電池。
傅世強告訴記者,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保護系統中,大部分客戶會采用被動均衡技術將電池中多余的電能透過被動組件消耗,由于各電池的充放電不均一性,所以會使用到大量的電阻來做電池均衡以保護電池的壽命和電池的使用性能,一套電池保護系統(BMS)會使用到48-160pcs的電阻,這在傳統汽車上并沒有此需求。這是新能源汽車對電阻的需求量增長如此之快的原因。
相比消費類市場,車用市場對電阻的技術要求要高很多,從防水、防塵、防氧化到車輛行駛過程中的防震,都要達到很高的要求。馬應烽稱,車用電阻跟消費類電阻的型號相同,只是車用對"抗氧化、抗硫化"技術要求比較高,同時還有來自極限溫度的挑戰(zhàn)。在電機發(fā)動的情況下,要求電阻在超過100-200℃的情況下照常運行,普通消費類電阻只需達到40-50℃就已經是高熱了,這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
"新能源汽車不同于其它消費類電子產品,對電子組件的選擇會以質量為優(yōu)先考慮。"傅世強表示,各國車廠對電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符合AEC-Q200及ISO16949規(guī)范,但AEC-Q200規(guī)范中的測試條件對Firstohm來講只是低標,企業(yè)內部測試條件會更加嚴謹,工程團隊長期模擬在惡劣環(huán)境中進行測試,電阻阻值變化率均需達到既定水平,以確定產品質量100%安全無虞。
盡管車規(guī)對電阻的技術要求很高,但在工藝制作流程上面,除了積累深厚的日系廠商,其他廠商也能順利跟進,因此大家都有機會。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車用市場是這幾年才形成的新型市場,技術處于摸索階段,產品還沒有形成很好的標準化。"作為代理商,我們在標準形成之前去大力推廣會有很大的風險。因此,對現階段的客戶來說,他們更愿意跟原廠對接,以便對一些有標準的爭議做更為直接的解決。"馬應烽表示。
相比其它的電阻種類,厚膜電阻最近的調價尤為明顯。傅世強表示電機控制中主被動放電電阻、IGBT驅動電路上的門級電阻、電池保護系統、LED車燈照明等,主要會用到厚膜電阻1206-2512等尺寸,這是導致當前的原廠大力提升厚膜電阻價格的直接原因。